当前位置:金朝书院>历史军事>万历革新> 第32章 大明舰队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2章 大明舰队(1 / 4)

见方逢时重拾斗志,眼中精光闪烁,朱翊钧满意地点点头,却并未让他立刻告退。

他正看倭寇的事情,还准备开海,如何能让方逢时这位兵部尚书离开。

正好心中尚有疑虑,或可问询一二。

于是,他话锋一转,径直问道:“大司马,近来沿海倭情如何?朕欲与你商议一番。”

方逢时闻言一怔,未料到陛下会突然垂询此事,心中略感诧异,但还是迅速整理思绪,恭谨答道:“回陛下,近年倭寇袭扰,较之嘉靖朝时,已大为收敛,然其势未绝。”

“我朝海疆万里,东南沿海尤为财赋重地,海防之事,实不可有丝毫松懈。稍有疏忽,便恐沿海糜烂,百姓遭殃。”

朱翊钧闻言点头,认同其慎重,随即直奔主题:“既如此,大司马以为,如今重开海禁,广通商贸,是否可行?”

“开海?”方逢时眉头微蹙。

此事干系重大。

沿海安宁,乃建立在严厉海禁之上,一旦开关,商船往来,鱼龙混杂,变数极多。

若有海贼伪作商贾,潜入腹地,内外勾结,为祸地方,其责难当。

他心中犹豫,但见皇帝目光炯炯,似有期待,便不敢将话说死,斟酌着道:“自隆庆年间,于海澄县月港设关通商以来,市舶之利日增,地方倒也尚算安靖。

以此观之,严加管控之下,开海.....或是可行。”

事实上方逢时的话都算是留有余地了,海澄县何止是关税增多。

开海数年,海澄县境内便已经无限繁华,楼宇林立。

现在的海澄县号称闽南第一城。

福建小南京。

故而方逢时并没有特别困惑皇帝开海的想法,事实上大明各地官员有不少眼红海澄县开海之后的好处,一直有人上奏请求开海。

以此来发展地方经济。

朱翊钧听出方逢时话中保留之意,略感失望,但对方并未全然否定,已算不错。

他不再迂回,直接道:“朕意,欲在.....”他略一停顿,略微思索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广州,新安(香港),厦门,福州,上海,苏州,杭州,宁波,威海卫,登州,海州,增设市舶,准许通商。”

这番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!

方逢时听得心头剧震,脸色都变了。

他原以为陛下只是想在月港之外,再增开一两处口岸,却万万没想到,陛下竟有如此石破天惊之举。

除去新安、威海卫等地尚可不论,宁波、杭州、苏州.....无一不是沿海之重镇,人口稠密,财货辐辏之地。

“一处月港尚需小心翼翼,如今竟要同时开放如此之多紧要口岸,倘若海防稍有不慎,倭寇或海贼趁隙而入,其祸何堪设想?!这个责任,莫说他一个兵部尚书,便是如今的宰相张居正,怕也承担不起!“

方逢时只觉额头冷汗涔涔而下,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,心中倍感为难。

他强压下立刻反驳的冲动,斟酌着词句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艰涩:

“陛下....苏州、杭州乃国朝东南财赋、人文之重镇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开海事关重大,若骤然将此二地列入,恐消息.....一旦为外朝所知,必将引致朝野震动,非议蜂起,届时阻力之大,怕是难以估量,反而不美。”

朱翊钧一直观察着方逢时的脸色,见他果然面露难色,嘴角微微一叹,略感失望,“果然,不出所料。”他心里暗道,“果然,一开始不能太激进。不过没事,大家都是懂中庸之道的。”

先抛个大出去,让他们紧张一下,后面的小要求才好谈。

他当然知道苏杭这种地方的敏感性,张居正都知道新政要先在福建试点,他这个开了上帝视角的穿越者怎么会不懂?

隆庆年间海澄县的试点卓有成效,自己完全可以步子迈得更大一些.

“嗯,方爱卿所虑极是。”朱翊钧适时地点点头,语气变得温和,“开海通商,利国利民,但也需循序渐进,不可操之过急。朕也并非要一蹴而就。”
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方逢时略显紧张的脸,抛出了自己真正的方案:

“朕意,可先择三处试行。一为上海,扼长江入海之口;二为广东新安县,接邻南洋;三为山东威海卫,控扼北洋。此三处地理优越,或有良港,或扼要冲,且不似苏杭那般引人瞩目,以为试点,爱卿以为如何?”

这话一出,方逢时紧锁的眉头明显舒展开来,紧绷的肩膀也放松了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