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金朝书院>历史军事>万历革新> 第31章 方逢时的斗志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1章 方逢时的斗志(2 / 3)

间隙而惶恐不安。”

他猛地一顿,语气转为悲愤,“臣之所以肝肠寸断,痛心疾首,皆因此乃部院职权!如今一旦更张,大权旁落,让臣部中同僚、后辈们,如何看待老臣?!”

“这兵部.....臣,是万万待不下去了。”

方逢时说到最后,想起自己从一介微末县令,历经多少风雨坎坷,方才入朝为尚书,如今却要落得如此结局,悲愤交加,竟是老泪纵横,忍不住以袖掩面,泣不成声。

“.....只不知,将来青史之上,又该如何记载臣这一生....”

那呜咽之声,在寂静的乾清宫中显得格外凄凉。

朱翊钧闻言,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恍然之色,甚至带着一丝惊讶:“哦?竟是为此?!唉,大司马一片公心,倒是朕…朕先前疏忽了,未能体谅爱卿的难处。”

方逢时听闻皇帝语气松动,承认疏忽,那掩面啜泣的动作微微一滞,心中不由自主地又燃起一丝微弱的希冀:

难道.....此事尚有转圜余地?

“只是....”朱翊钧佯作沉吟,面露难色,“此事确是朕考虑不周。然则,日前张先生提及此议,言之凿凿,皆为国事,朕当时未及深思,已然颔首应允。如今.....”

他故作为难地一顿,看向方逢时,带着些许无奈道:“朕乃九五之尊,一言九鼎。既已应允之事,岂能出尔反尔,失信于肱骨之臣?君无戏言,此议....怕是难以更改了。”

方逢时刚刚升起的那点希望,瞬间被掐灭。

他只觉心口又是一阵冰凉,看来自己的命运,已然注定。

他颓然欲倒,正待再次叩首乞骸骨……

却听皇帝话锋一转,又道:“不过,方才大司马所虑,确有其事,也不无道理。”

方逢时猛地抬起头,眼中几乎要放出光来,紧紧盯着皇帝。

朱翊钧将方逢时这死灰复燃的神情尽收眼底,嘴角不易察觉地微微扬起。

这老臣的情绪,一点火星便能复燃。

如此拿捏,倒也有趣。

他较为公允地说道:“张先生如今已是首相之尊,统理庶政,若再由他兼管这新设的军机要务衙门,确如大司马所言,易招致朝野非议,恐惹擅权之嫌。”

“朕先前听张先生之意,这新衙门的首官人选,似是由他举荐.....”

朱翊钧再次做出深思熟虑、略带纠结的样子,“如今看来,此事体大,关乎朝政平衡,这人选....确需从长计议,不可草率啊。”

:方逢时闻言,刚亮起的眼神又黯淡下去。

纵然张居正不可安排亲信,可兵部大权旁落之局已定,对他又有何分别?

朱翊钧仿佛未察觉方逢时的失落,继续说着这新衙门的重要性:“此新设衙门非同小可,按张先生的规划,不单要总揽兵部职方司之权,连带鸿胪寺所属之行人司、四夷馆诸般事权,皆要并入其中,一并统理。”

他顿了顿,抛出更惊人的信息:“且张先生构想,此衙门未来可参赞军国大计,定夺兵事、邦交诸般要务,不必事事请示内阁,只需直接奏报于朕,由朕亲裁即可!”

这番话如惊雷贯耳,方逢时听得是心惊肉跳,连方才的伤心失落都淡了几分。

“不经内阁,直达天听?!这.....这哪里是分兵部之权,分明是要在内阁之外,再设一内阁主持兵事,张太岳竟然同意?

日后朝廷局势,怕是更加波谲云诡。

朱翊钧的目光落在方逢时身上,带着些许审视,嘴上却慢悠悠地道:“正因其事关重大,这新衙门主官的人选,倒是着实令朕....颇费思量啊。”

他似在自言自语,又似在刻意说给方逢时听:“此衙门需总揽军机、邦交,其主官,首先要对兵部诸般事务了如指掌,尤其是职方司的运作,军国大事,丝毫马虎不得。故而,此人最好曾在兵部历练多年。”

“再者,边疆战事关乎社稷安危,此人也需深谙兵略,最好亲历过战阵,有些许退敌守土之功绩,方不至被下属蒙蔽,能明辨军情缓急。”

“其三,燮理邦交,协调各部,非精明强干、通晓人情世故之臣不能胜任。需得是个能臣、干吏,方能使此新衙门运转自如。”

说到最后,朱翊钧轻笑一声,带着几分感慨,看着方逢时意味深长道:“唉,如此德才兼备之人,纵观满朝文武,怕也.....屈指可数啊。”

方逢时起初还下意识地点头赞同,可听着听着,心中便觉异样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