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兄弟反目(1 / 2)

第36章兄弟反目

顾佑安一行人平安归来,顾家和田家两家都欢喜不已,中秋节这日,顾田两家,并张家一起过中秋。

三家说好了晚上聚一聚,下午田家人和张家人都过来了。白氏说在他们家过中秋要吃米糕,白氏、杜氏和刘氏三人带着阿萱那小丫头在灶房里忙活起来了。

正房里,顾稳和田清德正在说田里收成的事,今年依然雨水不多,不过好在这一年多里邻山村及周遭地方水渠网已经搭建起来了,再用水车配合着,江水的滋养下,估计今年的平安镇的收成比之去年要多上两三成。杜二叔惊讶道:“只是多了水渠,竞能增长这许多收成来?”“别小看了水渠,去年平安镇附近的水渠网络还未全部建好,许多远离平安江的田地干旱减产的情况很严重。”

“去年收成不好,今年收成好起来,去年和今年两相对比,才显得今年的收成增长大。”

“说句实在话,平安镇若是跟东源县管辖下的各个镇对比,我们还是比不得人家。"这个顾稳心里还是有数的。

杜二叔道:“肯定不能这么比,东源县建成多少年了,水网交错,人烟稠密,精耕细作多年田地养得也好,这些平安镇都比不了。”田清德笑道:“正是这个道理,咱们只需和自己比,只要平安镇一年好似一年,平安镇上下的官员自然前途光明。”

田清德这话意有所指,田二郎机灵,手里的花生也不吃了,忙问:“爹,你跟顾叔要升官了?”

“你们今年春天才点的官职,这么快就能升官?"田二郎又是疑惑又是期待。田大郎摇摇头:“没那么快,虽做出成绩来了,功劳大部分肯定会落在上头官员的身上,爹和顾叔给记个功劳就不错了。”田二郎皱眉:“亏了。”

“不亏,松江城就这么大的地方,爹和顾叔既做出功劳来,上头人看得明白,底下百姓也不是傻的。”

“咱们两家都是流放来的,爹和顾叔以前虽做过高官,犯官的身份摆在这儿,贸然出头惹人攻讦。”

“吃点小亏是福气,上官拿了下官的好处,总会关照几分,爹和顾叔静待时机,厚积薄发才是正理。”

田大郎点了弟弟一句:“苏大人那儿还指望着爹和顾叔助他一助,等时机成熟后,不须说,苏大人就会想法子把爹和顾叔升上去。”田清德瞧大儿子一眼:“去书院读了半年书长进了不少。”田大郎淡淡笑道:“不敢得爹的夸奖。”

流放前田大郎就很会读书,不过那时只能算个单纯的读书人,为人处世都很平常,现在经了一番苦难,他看事情想问题深入了许多。顾稳赞赏地看着田大郎道:“明年大郎下场考官,田兄也不必为大郎担心了。”

田清德没有顺着顾稳的话夸大儿子,只说:“戒骄戒躁,再接再厉!”“是,儿子记住了。”

顾稳和田清德官职的事却放在一边,顾稳提到另一件事:“今年秋收后,松江城在田地上的规矩要变上一变了。”

“怎么变?”

“上头认为松江城垦荒的进展太慢,农官那里传出话来,自今年秋天开始,除了官府分给百姓的土地外,百姓若想多得土地,可自行开荒,自己开的荒地免税五年。”

“免五年?真是如此?"张世南问道。

顾稳:“是如此,消息是从农官嘴里说出来的,肯定没错了。”“祁王给出的好处不小,这个消息通过商队传到关内,明年开春后定然会有许多失地的百姓来松江城垦荒。”

松江城的耕地逐渐扩大,粮食安全会得到更多的保障,只要有了足够的粮食,就算不收税,官府花钱买粮也行。

总之,只要粮食在松江城,不管朝廷怎么使小动作,松江城都稳得住。顾佑安想明白前因后果,问她爹:“关内的百姓来得多了,山海关那儿会不会限制百姓出关?”

“暂时应该不会,还没到撕破脸的时候。”纵使撕破脸,只要利益足够,百姓想方设法都会来关外,挡是挡不住的。顾佑安又问:“咱们家能不能花银子从关内买人回来开荒?”田二郎笑道:“哟,咱们顾掌柜还想当地主呢。”“我有银子,想干什么不成?”

田二郎戳顾文卿:“瞧瞧,快瞧瞧你妹妹,如今不得了了,成了有钱人说话越发硬气了。”

顾文卿撇开他的手笑道:“你别闹。”

杜青最是赞同顾佑安的话:“安安想得对,这做生意啊风险大,手里握着土地才稳当。”

顾稳道:“官府的政策对谁都一样,银子是你自己挣的,你想如何安排自己做主就行。”

田清德说句明白话:“官府这般做,除了引关内普通百姓来松江城垦荒之外,其实也盯上了安安这样兜里有银子的,我估摸着,以后松江城的奴仆买卖要兴盛起来了。”

张世南细细思量,道:“那我们家也能买人开荒,给后代子孙多留下些田地,自有他们的好处。”

田大郎道:“官府这个政策利好大户人家和普通百姓,其实对爹和顾叔也是有好处的。”

顾稳笑着点头:“不错,耕地多了,需要我们建的水渠也多了。”多做事,多立功,才好积攒升官的梯子。

坐在一旁没说话的几个杜家族人也动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