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金朝书院>历史军事>万历革新> 第59章 四大渔场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9章 四大渔场(2 / 2)

-->

“去内帑支取二十万两银子,分别在天津、威海卫、新安、上海督办船厂,再去其他地方买已经晒好的木料。”

“大伴已经派人去了澳门和泰西人接触,到时候获得泰西的舰船图纸,便让船厂造一些船出来。”

张宏听着朱翊钧继续说着,知道皇帝心意已决,甚至是早有谋划。

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。

“既然如此,皇爷,可借用官厂造船,如此还能省下一笔。而且新建船厂耗时日久,耽误时日。”

张宏提醒了一句。

他以为皇帝是因为要组建船队捞钱不好意思公器私用。

至于要造泰西船,张宏并不感到意外,满朝文武在经过总理夷务衙门这一件事情之后,都知道皇帝格外看重泰西。

泰西坚船利炮的说法也广为流传。

皇帝想要造好船,自然也可以理解。

“到时得到泰西图纸时,若船厂还没好,那自然可借用官厂造,但是船厂也要督办。”

朱翊钧见到张宏疑惑,并不想多说,只是意味深长地提点了一句:“得到泰西图纸时,若新建船厂还没完全建好,那自然可以借用官厂应急。但是,新建的船厂,依旧要全力督办!”

“日后,朝廷对舰船的需求,只会越来越多,如马车一般,此时建造船厂,日后可以盈利不少。”

当然,赚钱并不是朱翊钧看重的,多造船厂,提升大明每年建造船只的速度以及数量才是朱翊钧看重的。

这也算得上是制造业了。

只要不亏本,哪怕赚的少点,只要放在那,就能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和税收。

为大明的稳定做出一份贡献。

怎么看都不亏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