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渊直了直腰,非常严肃郑重的说道:
“可!”
陈叔达退回,王运身后的薛收立马小声说道:
“殿下出列,面陛下行礼,随后南方,高诵讲武即刻开始,随后向陛下行礼回列。”
王运听到后立马动弹了起来,按照薛收说的情况立马做了一遍。
等王运说完之后,帷宫内外所有人立马挺直腰杆,随后整齐划一的转身看向演武场。
不过他们的面朝方向并不是南方,背朝北方,而是东边的身子朝西南,西边的身子朝东南,两边呈对角线。
既表明了正在认真观礼,也表明了不会忽视上方的李渊。
随后帷帐前文武百官旁的侍卫口呼“讲武”开始,一波波的传令下去,最后到了最下方等候的李世民耳边。
李世民躬身拱手行礼,大声回道:
“末将得令!”
随后李世民直起身子,一甩披风回身面对数万大军,抬手一扬喝道:
“讲武开始!”
下一刻,左右六军前的二十四个大军号立刻响起。
所有人听着悠扬肃穆的号角声心中一凛,王运浑身一激灵,来了来了,感觉来了。
大军号三遍吹过立刻停下,左右的中军将领,分别是刘弘基和屈突通翻身上马。
随后各拿一个鼙鼓开始沿着阵前奔驰,传递讲武开始的号令。
这个鼙鼓就是军中所用的小圆鼓,和陕北腰鼓有点像,但是要短上一些。
而他两人经过的地方,膀大腰圆的将士们开始敲响战鼓,到最后共七十二面战鼓统一敲响。
随后沿着聚将号子开始擂鼓,伴随着这震耳欲聋的战鼓声,和周边十数万的百姓欢呼声,所有人开始热血沸腾了起来。
诸国的使者们看到这一幕瞪大眼睛,开始不由自主的心脏剧烈跳动,口中倒吸凉气。
一直到三遍鼓过后,有司鼓官举旗,随即整齐划一的偃旗息鼓。
经验丰富的百姓们瞬间停止欢呼,整个场面寂静一片,这震撼的一幕让王运都不由的心惊。
而下一刻,伴随着甲胃摩擦声,所有步卒全都半跪行军礼,骑兵马上拱手。
随后六军将领开始出列,左军大将站在旗鼓之东,面向西,右军中军大将则相反。
随后左右六军的大将齐齐开始誓师喝言:
“今行讲武,以教人战,进退左右一如军法,用命有常赏,不用命有常刑,可不勉之!”
各军将都站在大将的南边,听大将誓师。
左右三军,共六军各有长史二人,大将下令誓师完成后,手拿铎开始传递誓词。
铎这个东西,就是一个大铃铛。
各军将领回军分别把誓词告诉本部,全军击鼓开始高呼宣誓:
“陛下万岁,大唐万年……”
而接下来,就到了最震撼的一幕了,讲武也正式到了演武的时刻。
旗官举起大旗,各军步卒起身开始行进,而骑兵不为所动,因为步卒演练完了才到他们。
数万兵马近半的步卒,手持刀盾戈矛开始一步一踏的开始向前进军。
左军向右,右军向左,两军互相冲着对方前进。
“冬,冬,冬,冬,冬……”
而周围面色兴奋的百姓们也跟着一起跺脚着地面,每次踏步之时,地点的石子就震动一下。
行进中的那些整齐划一的将士们,让大唐众人兴奋,而诸国使者头冒冷汗,狂咽口水。
有些人已经两股战战了起来,比如倭国刚升上正使的副使。
步军到达第一处标柱后,前排敲钲,全军立刻停步,周围的百姓们也停下了跺脚。
这关中的百姓们,是这方面最好的啦啦队,非常的会配合。
这个钲就是编钟里那种长柄弯口的像钟一样的东西,鸣金收兵里的金就是这玩意。
随后再敲三遍鼓,有司旗官再次息鼓,全军半跪行军礼,再次高呼:
“陛下万岁,大唐万年。”
随后又击鼓,有司举旗,全军再次起身,急速齐步开始跑到第二处标柱后,然后停下,整个动作非常的整齐划一。
王运敢保证,从此刻开始一直往上不管多少年,就没有一支纪律能做成这样的军队。
而接下来行军的阵列表演完毕,接着开始了阵法变换。
东军先是敲一遍鼓,随后举起青色旗帜,全军列成直阵。
随后西军也敲鼓,举起白色旗帜排成方阵应对直阵。
直阵和方阵就不用解释了,非常简单的阵型,而方阵也克制直阵。
而接着两军各自派出五十名刀盾手出阵对战,最后一番羊装厮杀,西军极其勇敢,东军比较怯战。
第二轮西军先敲鼓,举赤色旗帜排成尖阵,